2016年1月15日 星期五

李鋈麟 - 鋈意麟情 -《聽爸爸的話》

一個人能否有所成就,除了取決於自己的態度,很大程度,也受父母的影響。以我自己為例,與大家無異,小時候我也試過認為父母是長氣和out,但家庭的巨變,令我提早接受社會的洗禮,青春反叛期一閃而逝,很早便頓悟到父母的教誨,而家父的一言一行,更是我做人處世的楷模。

家父李恩原為醬園師傅,及後自立門戶開辦冠興雜貨舖,他很相信輪迴因果。小時候聽他說「錢財乃是身外物,生不帶來死不帶走」,我便「反彈」的認為那為何要讀書呢?知識都是帶不走的嘛!

爸爸的見解是這樣——我們每個人是來遊戲人間,盡情享受生老病死悲歡離合,經歷讀書、工作、結婚、生兒育女,與此同時,我們應當由心出發,無私的盡力為社會付出,幫助有需要的人;而當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時,首先,你要提醒自己施恩莫望報,而只要你發自真心去幫人,上天終必會在某些地方給你獎勵。


而爸爸的善心亦非空憑口講,經常有街坊來我們的雜貨舖米,就算那本數簿已寫到滿,街坊們亦無能力找數,但爸爸亦繼續米給他們,而遇着家境貧困的街坊仙遊,爸爸更會煮好飯然後在舖頭門前拜祭,為的是希望老朋友能吃飽上路,下世投胎不再受苦。

及至八十年代初,超級市場的出現對傳統糧油雜貨店帶來衝擊,而因爸爸經常慷慨米數,辛辛苦苦捱回來的三家雜貨舖很快便關門大吉,他由老闆變成「行街」,替其他大米舖打工。

當時十四歲的我很疑惑問爸爸「點解你做咁多好事會搞成咁?」亦對「善有善報」這四個字很有保留,而爸爸當時的答案,我記得很清楚:「呢啲唔係睇依家,係睇日後……我依家等如儲錢,儲咗啲善、福喺自己啲後人身上……」

結果呢?爸爸是對的,我三兄弟在龍蛇混雜的黃大仙下邨一帶長大,但無學壞,今日,三兄弟都算托賴衣食無憂,我自己的兒女和子侄個個都精伶健康,而爸爸自己呢,晚年享到兒孫福,二○一四年以高壽離開我們,算是福壽雙全。

今日,我三兄弟仍努力學習爸爸「人人為我,我為人人」的精神,而我並希望我們的子侄,將來能承傳爺爺這種無私的美德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