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2月28日 星期三

李鋈麟 - 鋈意麟情 - 伴生

早陣子去看東華三院出品電影《伴生》首映,男子漢如我, 喊濕幾張紙巾,套用時下流行的講法,很「洋蔥」。

《伴生》(下圖)是一套紀錄三個家庭面對病和死的紀錄片,導演是三年前拍攝鮮魚行學校故事《子非魚》的八十後黃肇邦 ,他花了兩年時間,陪着三個家庭出入老人院、醫院及殯儀館,用鏡頭去參透生離死別、思索生命的意義。

電影裏面的三個個案—松哥一家、陳小姐和父母、慕嚴和她的兒子兆銘,每個故事都有不同的「洋蔥」位,也值得反思。

松哥一家—「梅妹,我妻,你安心上路……我同你講過我哋係三世姻緣,你要等我,知唔知呀?」松哥在殯儀館瞻仰愛妻遺容時這樣說。鶼鰈情深,令人動容,而在妻子離世後,強壯的松哥身體開始虛弱,要住院甚至因糖尿截肢,拖拉了一段時間松哥也走了,他的大兒子說:「啲人成日話希望父母長命百歲,但呢句係幾十年前嘅說話,以前嘅人六十就大壽,七十就古來稀,我父母已經八十幾,醫學發達,人愈嚟愈長命,但可能唔係一件好事……」見着父母受盡病痛折磨,那種痛,非筆墨能形容。

陳小姐與父母沛叔、阿金—「我邊個都唔要,淨係要你!」已不能走路的阿金,躺在牀上叫沛叔找過另一個老婆,於是換來沛叔的責駡。陳小姐安排了父母住進院舍,沛叔掛念太太的病情,將繃緊的情緒發洩到女兒身上,終日向女兒奪命追魂call。我欣賞沛叔愛妻情切,但更欣賞陳小姐對父母的無私付出,一個人照顧年邁雙親,但換轉頭雙親又對她仍然單身有所微言……其實香港也有很多這樣的家庭組合,我們關心老人之餘,也應該關心後生的一群。

慕嚴與兆銘—慕嚴是智障人士,現在還身患末期乳癌,獨子兆銘出生後便被送往寄養家庭,但長大後,他選擇回到媽媽身邊照顧她,於是,在卡拉OK工作通宵達旦後,他的節目不是倒頭大睡,而是陪媽媽到醫院覆診。兆銘說:「我不回望過去,亦不埋怨……」他的抉擇並不容易,是人性的光輝,慕嚴有子如此,可謂此生無憾。


劇透至此,希望各位在普天同慶的聖誕及新年假期,反思一下自己為人子女或父母的角色,為家人奉獻更多的愛!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